魔抓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快穿之炮灰男的逆袭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35

分卷阅读635

    第三十四个故事

“罪己诏”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、国家遭受天灾、政权处于安危时,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、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。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:一是君臣错位,二是天灾造成灾难,三是政权危难之时。用意都是自责,只是情节轻重有别。

明思宗也就是原崇祯曾六下罪己诏,分别在崇祯八年,十年,十五年,十六年,十七年…

这么频繁的下罪己诏,结果对于缓解天灾还是没什么卵用,所以季言之坚决的没有下罪己诏,他用顽强的意志力‘扛’过了御史们的哔哔哔,用年底的那场剿灭乱党大捷来洗刷自己的憋屈。

崇祯六年,有来往海外经商者从美洲等大陆带回了马铃薯、玉米等物。期盼已久的季言之对此欣喜若狂,以圣人也不可朝夕令改为由,当场就兑现了自己在崇祯元年时,广告天下许下的诺言,封了带回大量高产粮食好留作种粮的商贾侯爵的爵位,就连献上辣椒、胡萝卜等蔬菜种子的商贾也都赏赐了士子身份,允恩科科考。

崇祯七年,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在皇庄大面积的试种,所得可耕种的种粮足以推广几个州县后,季言之下诏将所有种粮免费提供给老百姓。

当然了鉴于大明官员们安分了一段时间又会死灰复燃的尿性,着百姓去县府衙门去领种粮的时候,都是由锦衣卫协助当地官员办理的。

这样虽说杜绝不了某些官员谋私利,但至少还是遏制了不少,清水不能养鱼,季言之也没要求手底下的人一个个清廉得两袖清风,但怎么着也要懂得适可而止,明白什么能贪什么不能贪吧!总之这么做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种粮都顺利的到达了老百姓的手上,顺利的种在了地里头。只有山西、陕西两地出了一些问题…

历史上,不光明之一朝,陕西、山西两地都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。容易出天灾人祸的地界,总是少不了它们的身影。在小冰川时期这小婊砸的影响下,陕西、山西两地基本年年干旱,从来没有捞到过例如水涝的灾情。

今年吧,天公还算做美,偶尔下的几个零星小雨,到底让地里头的庄稼存活了。

只是真的不能高兴太早,没有了旱灾,却出现了蝗灾。

铺天盖地的蝗虫所到之处,野地良田的绿色植物都无一幸免,就连树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。当地的官员到底还是有一些小聪明,派了不少人用网捞捕蝗虫,和着各种粗粮制成了救济干粮,总算挨过等待救济粮的到来。

而问题就是出在救济粮到来之时,官民将救济粮和种粮都一起吃了…

季言之接到陕西、陕西两地巡抚的请罪折子,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。按说这事儿说起来的确情有可原,毕竟饿慌了谁管这些是种粮还是什么的,没吃土都算不错了,但季言之还是有点啼笑皆非。

季言之觉得这回负责押送救灾粮食赈灾的钦差大臣还是挺给力的,什么是救灾粮什么是接下来可耕种、种粮分得清清楚楚,但就是没防着老百姓们将救灾粮、种粮一起给吃了…

“皇庄还有留作种子的粮食吗?”啼笑皆非的劲儿过后,季言之转而问兼管皇庄收成事宜的王承恩。

王承恩回答:“留了一些不多,堪堪够皇庄里的农户们来年耕种。”

季言之蹙眉起来,王承恩又道:“其实陛下,老奴不倾向于将皇庄剩余的种粮再押运至山西、陕西两地。山西、陕西两地年年天灾不断,收成真的算是听天由命,这回虽说蝗灾刚过,但谁又能保证接下来的一段时日会风调雨顺,而且将种粮果腹的事情不加以惩处就再送种粮的话,焉知山西、陕西两地治下的百姓下次还会不会明知故犯……”

“朕明白你的意思,只是惩处之事不要再提,如今天灾不断,百姓皆苦,山西、陕西两地百姓更甚,朕相信如果饿得实在受不了,谁愿意将来年的希望给吃掉。”

季言之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……至于下回明知故犯,朕不能因为这可能会有的猜测,就放弃再次命钦差大臣负责亲自押送种粮的事情。在朕看来,无所事事、四处流荡、无种下地、无地可种的老百姓可比流寇的危险性更大,大伴儿以为何?”

季言之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,王承恩还能说什么,只能积极的领下再次调拨~种粮押运往陕西、山西两地的工作,务必让保证皇庄来年不荒废的情况下,让陕西、山西之地的田野皆有庄稼可种。

王承恩请领的事儿吧,说简单倒也不简单,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明官员们有一个让季言之都有些脑壳疼的尿性,那就是死抠死抠,只要是正常渠道,那就别想从他们手中抠出任何一点属于他们的东西。

当然也有真爱民如子的官员,但他们大多两袖清风,日常开销都赖以俸禄,宦官中难得的好公公王承恩又怎么舍得让他们慷慨解囊呢,所以少不得请奏了季言之,动用了一些私库银两,买了一批种类繁多,但胜在好种活的粗粮当做种粮,亲自押运送到了陕西、陕西两地。

第二批种粮抵达陕西、山西两地后,在王承恩所率领的东厂厂卫以及随行的锦衣卫们的监督下,倒也顺顺利利的种在了地里头。接下来的日子,估计是这方小天道被季言之变着花样儿骂怕了,一直算是风调雨顺,让全国各地,甚至陕西、山西两地都迎来了大丰收。

而田税的降低,让百姓们手中留着的存粮多了不少。这样的事情,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经济的繁荣,毕竟以物易物,可是老百姓们的拿手好戏。

季言之很满意这样的现象,所以在接连下了几道支持鼓励南货北运的经商圣旨后,季言之又开始干起了熟得不得了的业务,开海禁,设立对外贸易的国际码头。

这事儿是户部尚书毕自严负责的,相较于他那占着茅坑不拉SHI的上任,毕自严简直可以用殚心竭虑、兴利除弊、多有建树这类的好词来形容。

总之在毕自严的安排下,开海禁,设立对外贸易的国际码头的事情得以顺利的进行。

甚至在修筑、扩建原有的港口城市时,毕自严还很有超前意识的圈了一大片土地,一半用以修筑民宅,供各国来华夏经商的外国佬居住的地方,一半用以修筑商铺,号召大明商人购买,以赚取在华居住、或者定居的外来人口的钱。

对此,季言之真的很满意,所以自然而然在对外贸易的国际码头全都修筑、扩建好了后,让毕自严兼任了第一任官方兴致的对外商贸组织的大使官,负责对各国进行各类、特别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大型的贸易交易…

要知道历来华夏古国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物在西亚、欧洲各国备受吹捧,来往东西倒卖此类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