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抓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穿成宠妃之子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36

分卷阅读236

    ,拿简宁陵这桩公案去警告临安长公主,不,是警告所有胆敢试图轻视贵妃娘娘的人……那这第一个人,梁悯之你可真不合适做,”柳书俞笑道,“你是梁相独子,你来,旁人说不得还要以为是简家哪位得罪了梁阁老呢!还是我来吧!”

“争这先后做什么,大家就不能一起来么?”梅子聆非常郁闷,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既不在行知堂、也没有考入翰林院,还无从直达天听的那个,气恼道,“你们是欺负就我不能直接找陛下告状是不是,那我还可以找我爹呢,我爹最疼我了……”

“子聆,”梅子博笑着打断自己弟弟,“你没有听明白你书俞哥方才的意思么?这件事,如果殿下想私下告状,找陛下找太子殿下,都比找你我的强……之所以大费周章地先来找我们,重点在于威慑。”

“还是书俞兄请吧,”梅子博笑着道,“这桩公案之后,您就是朝野闻名、铁板钉钉的殿下的人了……我可不敢跟您争这个,怕累得您再少讨了一副画,回头再骂上了我。”

“不过,”梅子博含蓄笑道,“我娶妻秦氏,妻子娘家行十六,她的长姊,其丈夫,如今正任刑部右侍郎……愿为殿下引荐。”

98.不公高下立现。

元夕过后,官府开印,百姓复工。

只先前懒洋洋的气氛好像还并没随着逝去的佳节一并溜走,朝臣或多或少都带了些未尽的懒散情绪,只预备按部就班地去上朝点卯……然而两件事的接连出现,直接燃尽了所有人残留的懈怠情绪。

一是直到年后上朝,大多数臣子才将将得知——帝御小北园,遇险惊马,负伤静养,着太子暂代、总理朝堂一切事务,非加急者不必报呈御前。

也就是说,年后大臣们上了朝,才发现皇帝没了,出来主持的人是将将要加冠成人的东宫太子。

这下大家都好奇了起来,一时之间,关于真宗皇帝在小北园究竟是怎么受的伤、伤得又有多重的流言五花八门,甚嚣尘上……群臣私下里讨论得热火朝天,什么奇怪奇葩的说法都冒了出来。

裴无洙只偶尔听了一耳朵,心里都不由感慨莫名,一时只余一个想法,:古人之想象力……真是无穷无尽,古怪离奇。

不过第一桩尚好平定,毕竟,东宫太子此番并不是第一次奉旨监国。

虽然真宗皇帝人不至,但有东宫太子在场,还是能轻易从容地将朝中一切常规事务处理得妥妥当当、井井有条。

几天之后,体验到了太子监国那有过之而不及的压力后,众臣便已经对真宗皇帝遇险负伤、迁于小北园静养的态度反应趋之于平静了。

而就在这之后没多久,第二个足以使得不少人听了之后立马“热血上头”的事情,马上就曝了出来。

——行知堂柳书俞上疏,参五年前进士及第的湖广籍士子、现外放任岳州府平江县县令的简宁陵徇私舞弊、德行不端,并附上了其曾经在科举考场上串通考务、指使他人代为答卷的所有人证、物证。

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科举制绵延至今,早已成了天底下所有读书人心中一块不容丝毫玷染的圣地。

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;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*”的诗词广为流传,吸引不少学子“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*”,其中思想,早已深植于每一个士子,尤其是每一个出身普通甚至于贫寒、老老实实读书治学,一心只想着能依靠科举这一条通天青云路,一朝金榜题名、蟾宫折桂,能鱼跃龙门的读书人心中。

——旁杂世俗事上的出身高低烦扰也便罢了,世家与寒门间古来有之的不可磨灭的沟壑矛盾也罢了……但如果连心目中最后的一块净土,寒门士子唯一往上爬的通天青云梯,都那么被人大肆咧咧地轻易侵蚀污染了,难免激惹起他们心头的所有不平事,引得人愤郁难言。

如果行知堂行走柳书俞奏疏中的所参所列句句属实,那无异于狠狠地朝天下所有读书人的脸上打了一巴掌,直接讽刺嘲笑他们:你们十年寒窗苦读,又能算得了什么呢?

比不得人家投个好胎,有个好爹,直接高高在上地找个人替了……纵然是再学得十全文武艺,你也货不了帝王家!

他们读了这么些年的孔孟之学,学的是忠君报国,忠得是君,可那简宁陵又是个什么东西?他们满腔热血,也不是为这些名为世家的社稷蛀虫流的!

为了要赶上半年前的承乾宫选妃宴,简叔平与临安长公主一家专程回洛,虽然简琦玉人并没有被选上,但因为又正好逢吏部三年一考评,为简叔平计,他们一家又多在洛阳停留了些时日。

是而,柳书俞当朝上疏时,简叔平人尚在洛阳。

当时心里便咯噔一声,知道事情要坏。

简叔平清楚其中利害,加急写信,一一道明,禀于自家时任湖广布政使的父亲简隆。

令作一份,送至身在平江县的侄子简宁陵手中,敦促其早作准备,最好能将手头事暂时搁置,备齐自证清白之辞,尽早入洛当面陈情。

但事情从这里开始,就已经来不及了。

——或者说,早在裴无洙通过东宫太子之手,将五年前那桩舞弊案查了个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并抢先逮住了重要人证杨石戴开始,简家就已经立于必败之地,败无可败了。

简叔平的反应不可谓之不快了,但即便如此,对于身在湖广的简隆而言,与简叔平的书信一起送到手的,还有已经沸沸扬扬地从北传南、缠在简宁陵身上洗不清的舞弊流言。

这一回,南北士子空前一致,朝野内外,凡敢出声者,必奔走高呼:愿万死以请彻查此案。

而消息之所以能从洛阳出去、流传得如此之广之快,真宗皇帝暧昧含糊、按下不表的态度要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。

东宫太子在收到柳书俞奏疏的第一时间,当日没有安排人代为转送,而是专程走了一趟小北园,禀明常规政务后,专而重之地将柳书俞的奏疏亲手奉到了真宗皇帝面前。

真宗皇帝看罢,半晌无言。

他不傻,前脚临安长公主给他送了个徐简氏过来,后脚简家子侄就出了事。

真宗皇帝多少有点不痛快,隐隐有种“太子大了,连朕要宠幸哪个女人都要插手管教一番么?”的不悦。

再想想之前东